2016年9月21日至2018年2月20日、17個月、50國
哥倫比亞(Colombia)、厄瓜多(Ecuador)、祕魯(Peru)、波利維亞(Bolivia)、阿根廷(Argentina)、智利(Chile)、巴拿馬(Panama)、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尼加拉瓜(Nicaragua)、宏都拉斯(Honduras)、薩爾瓦多(El Salvador)、瓜地馬拉(Guatemala)、墨西哥(Mexico)、美國(USA)、西班牙(Spain)、葡萄牙(Portugal)、法國(France)、瑞士(Switzerland)、波蘭(Poland)、立陶宛(Lithuania)、拉脫維亞(Latvia)、愛沙尼亞(Estonia)、英國(UK)、愛爾蘭(Ireland)、克羅埃西亞(Croatia)、波士尼亞與赫賽哥維納(Bosnia and Herzegovina)、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阿爾巴尼亞(Albania)、馬其頓(Macedonia)、保加利亞(Bulgaria)、羅馬尼亞(Romania)、土耳其(Turkey)、希臘(Greece)、黎巴嫩(Lebanon)、約旦(Jordan)、以色列(Israel)、巴勒斯坦(Palestine)、埃及(Egypt)、義大利(Italy)、梵諦岡(Vatican city)、斯洛維尼亞(Slovenia)、斯洛伐克(Slovakia)、匈牙利(Hungary)、奧地利(Austria)、德國(Germany)、捷克(Czech)、荷蘭(Netherlands)、丹麥(Denmark)、比利時(Belgium)、中國(China)。
為什麼會想要環遊世界?
應該是大學開始有這個念頭的,大一參加完菲律賓志工團,覺得世界好大,旅行很好玩,帶來的衝擊很重,很羞愧,因為自己完全不敢開口講英文,很享受旅行,也持續透過國際志工旅行,陸續去了泰國與東帝汶。去東帝汶給自己的目標就是要勇敢開口說英文,才發現其實不難,並沒有那麼可怕,因為語言是用來溝通的,不是考試。
東帝汶與幾次的泰國志工團結束後,開始反思自己會想當志工,並不是多有愛心,或者偉大情操,反而有很大一部分只是想要旅行,而國際志工提供了一種便宜卻又另類的旅行方式。除了自己欠缺醫療、科技、農林漁牧、建築等專業,並沒辦法替當地帶來太大的貢獻,待的時間太短也是個問題,無法深耕,最後反而造成當地人的負擔,干擾他們的生活。不管是泰北志工團或東帝汶團,志工們來來去去,我們帶著滿滿的回憶與感動回台灣,但是當地的孩子們要面對一批又一批的老師,就像是動物園一樣,很喜歡某個大哥哥或大姊姊,然而幾天過後他們走人回台灣,可能這輩子都見不到,對他們的心理負擔是很沉重的,久了可能也麻木冷漠了。
雖然如此,還是很推薦年輕人或周遭的朋友出去看看這個世界,不管是旅行,志工或工作,得到的收穫將是一輩子受用。當自己發現一直被社會灌輸是落後台灣的東南亞的菲律賓人講得一口流利英文,泰國曼谷的國際化程度比台灣還高,隨便路邊攤都可以說簡單英文;另外旅途上遇到多數歐洲人隨便都可以說兩種以上第二外語時,內心是緊張的。發現歐洲或者日韓很多人年紀輕輕就當起背包客闖蕩世界的勇氣,而為自己學生時期的安逸與膽怯感到汗顏,看到中國與東南亞各國持續在進步時,才深深體悟到好多人都活在自己的泡泡之中。
在大園服役時,每天在營區裡看著天上飛過的飛機,一心總是期盼退伍後要去旅行,後來派駐林口憲校時,有一天跟弟兄們閒聊各自退伍後的計畫,當時就有分享退伍要去馬來西亞與越南,還有印度。退伍後一口氣去了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與柬埔寨,第一份工作離職後又接著到印度、尼泊爾、伊朗與緬甸。
印度與尼泊爾的兩個月旅行是我第一次長時間旅行與一個人旅行,遇到好多人,得到好多收穫,從最初的不安與不自在,到後來很享受一個人、無拘無束的自由,不用為了行程、三餐或者住宿與別人協調或犧牲,想幹嘛、吃什麼,只要自己爽就好。
在印度遇到韓國友人,已經走到環遊世界的尾聲,變成我的標竿,心中也萌生了環遊世界的念頭,後來的緬甸與伊朗之旅讓我更加堅定未來一定要環遊世界!只是從伊朗回來後,雖然有著充足的時間與精力,但銀行存款只剩四位數吧,只能重新找工作存錢了。
第一天到三芳報到,就跟同梯的給力哥Ricky說我之後要去環遊世界,也有在印尼跟Peter與Robert提過。雖然原本計畫是30歲大壽的禮物,到了31歲才出去(離職單上的離職原因真的是寫環遊世界四個字),但還是很開心在這裡跟大家說:我做到了,完成自己的夢想了!
過程也遇到很多人開玩笑之中又帶點冷嘲熱諷:「好爽喔~環遊世界耶,真羨慕你。」一開始都直接回嗆說:「你也可以啊,看你敢不敢辭職,離開舒適圈,之後回台灣一切歸零。」但是到了後來心境也變得成熟與寬容,遇到有人說:「好爽喔~環遊世界耶,真羨慕你。」我會改回:「對阿,真的好爽喔,覺得自己很幸運,在實踐夢想的路上,每天都好開心、好充實,世界好大、好美,是我30年來最燦爛輝煌的日子了。」
哪裡來的勇氣?
除了梁靜茹唱的:「愛真的需要勇氣」,追逐夢想也是一樣。每次做一個決定之前,我都會問自己,如果不做以後會不會後悔或遺憾?只要答案是會,那我就會義無反顧地去做。離職會不會害怕?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是否感到擔憂?老實說怕死了,但是我更怕的是抱憾終身,除了劉若英唱的「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人生更是沒辦法重來,錢可以再賺,但機會就像籃球場上的壓哨球,你只有一次機會投籃命中。
好不容易有了足夠的旅費,夢想離自己這麼近了,最困難的第一步(離職與訂機票)踏出後,你只需要堅定走下去,但是接下來的路會越來越順。因為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告訴我們:「如果你真心想要完成一件事,全世界都會聯合起來幫你!」也希望分享自己的故事可以鼓勵更多人勇敢追夢,不管你的夢想是什麼,我們只活一次,要活得精采,不留遺憾!
時間過得好快喔,一轉眼一年半的旅程已經結束,自己也回到台灣五個月了,還記得旅途中最艱難的一天是在哥本哈根買下馬德里飛台北機票的那一刻,當下猶豫很久,遲遲不敢按下確認鍵,因為內心深深明白,按下去的那一刻就是旅程走向明確終點的時候了。本來計畫是從西班牙接著去亞美尼亞、斯里蘭卡、最後從東南亞回台灣,不過又覺得應該把剩下的旅費集中火力主攻中國,結果回到台灣,就失去了冒險的心。
最初一個月非常痛苦,沒辦法接受回來的事實,沒有新的國家跟景點等著我去探索,不再移動,不再遇到新朋友,好想趕快買張機票逃跑,卻又覺得身心俱疲。回到台灣才深深明白,環遊世界不難,難的是回到家,回到原點,就像做夢醒來一樣,周遭親朋好友們沒有太多的改變,但自己變得不一樣了,只是對未來仍是茫然,走完世界之後,人生有了更多的選項與可能,出發前很單純,很明確,只有一個目標-環遊世界,回來反而不知所措。
還好時間除了可以療傷,還可以讓人重新回到現實生活,三月有了寫書的想法,完成第一篇哥倫比亞遊記到昨天完成荷蘭與比利時,一開始覺得業餘作家好好玩,文思泉湧,欲罷不能,寫到一半後幾度質疑自己,快被逼瘋,很想放棄,想說怎麼會有出版社願意幫我出書,或者有陌生人花錢買這爛東西,直到最近才又想起最開始的初衷「擰杯就是要任性砸錢出書自己爽阿」,才不管別人的想法。到今天總算是大功告成了,內心又是滿滿的成就感。
要感謝沿途遇到的每一個朋友,旅程因你們而完整,也感謝始終默默支持我的家人與朋友們,但別急著離開,還要靠你們認購湊足最低印刷量啊!挖哈哈哈哈~~~
最後分享讓這個世界惋惜的名主持人波登曾說過關於旅行的一段話:
“Travel isn’t always pretty. It isn’t always comfortable. Sometimes it hurts, it even breaks your heart. But that’s okay. The journey changes you; it should change you. It leaves marks on your memory, on your consciousness, on your heart, and on your body. You take something with you. Hopefully, you leave something good behind.”
– Anthony Bourdain
全文完
2018.7.13
超酷的!!!
讚Liked by 1 person
無論如何請保持這樣的心情去體驗生活,這將會你人生中最好的故事。
讚讚
最難的是回家,說得太好了。
感覺可以了解那種心情,正在旅行的正慢慢認識想像不到的世界。
然後,真的很好玩,也很想讓更多人知道,於是想寫出關於旅行
很多很多的事。
讚讚